城市规划的专业性和正当性在何处?
本文发源于一则“知乎”问答,虽然这个话题非常复杂,但是“知乎”上大家还是讨论的非常热烈,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原问题如下:
我是某南方985院校城市规划大五的本科生一枚,做过了城市总体规划,现在在做毕业设计,是珠三角地区的乡镇规划。接触过这2个比较综合的城市规划项目之后,我发现老师要求我们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不仅仅是做空间设计,还有很多社会和经济的内容,比如村镇的工业以后应该以什么产业为主,怎么实现一二三产联动,还要求我们对村镇企业的管理体制提出建议,例如资产入市增加村子财政收入之类的,还有我们规划旅游业,甚至去策划一些节假日舞龙舞狮,什么慈善长跑之类的活动带动村镇形象的提高。
但我非常困惑的一点就是,这些是需要我们来做的内容吗?如果我们真的提出一些决策,它够专业吗?是科学可行的吗?让做城市规划的去做经济和产业是不是有点可笑呢?
我觉得现在我们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像是帮政府出主意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这让我觉得城市规划并不是什么专业的科学。
以下为回复节选,感谢刘浏授权发布。
聊聊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与正当性
作者:刘浏
我12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城市规划系(top1),14年研究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城市规划系,回国后我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任职专业研究员两年半。现在算起来,我应该算是入行挺深的老人。
回国后多数情况下认识我的人更多的了解的是我在干关于城市大数据研究方面的内容,对于传统城市规划行业方面的工作甚少提及。城市规划的专业性与正当性这个问题可能略敏感,不过考虑到最近刚好辞职,朋友转发就来谈谈个人看法吧。
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不同的方面:科学性、专业性、与正当性。
1、关于科学性:
我从不认为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Science 这个范畴是非常狭小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有实验对照组。这一点城市研究本身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的情况是一致的,城市规划本身也就是一种“高级定制”。
既然作为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都不算科学,城市规划就更算不上什么科学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案例借鉴”如今始终是一种非常常规的方法被普遍运用于各类形形色色的城市规划实践中。一时间,似乎全部的城市工业园都可以复制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所有的城市商业开发都可以复制新天地的活力,所有的城市科技创新都可以从模仿硅谷的优美环境开始做起。
第二点,个人认为,城市规划这门学科另一个不能被当做科学的佐证在于,这门学科目前仍处于论资排辈的状态。
我们几乎看不到城市规划学科中年少成名的“天才”,我们也绝看不到行业中年轻的学者与白发苍苍的长者可以平起平坐侃侃而谈讨论学术问题的场面。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现状。辈分高,资历长,经验多的学者/规划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为很多内容不是通过灵感创意或者精准计算得来的。
第三点认为不是科学的原因可能有些人不一定认同,但我认为我们这一学科的理论基础的演化和生物、物理这类科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生物科学研究可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更深入的成果,虽然也可能对方前人的发现,但总的来说其发展是如同搭积木一样不断累高的探索过程。
从解剖学、到发现细胞、到发现基因、到发现DNA,再到人类基因测序等等,这一路走来是一步一个脚印,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耕耘不断收获,人们对于生物学科本身的了解越来越多。而城市规划则不是,从课本上霍华德、柯布、凯文林奇、雅各布斯等一大串人名(其实美国的规划发展史的教科书讲得是另一串人名)之后,城市规划的理论更像是赶时髦的潮流,浩如星海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像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一种轮回式进展。确实,我们对城市认识增进了一点,但其实今天看来我们对于城市的了解还是很少。
第四点我就不多说了吧,有兴趣去查一下city planning相关的期刊影响因子吧。城市规划的期刊和其他科学的期刊在这一方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2、关于专业性:
城市规划当然很专业,因为我们有城市规划师的资格考试啊,虽然停了两年。规划设计院有设计资质、规划院校也有学科评级。我们的文本、图纸表达也有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
说到底,城市规划是一个面向特定领域的咨询行业,如果觉得 McKinsey 有专业性,那么咱们也必须有。法定规划也帮我们建立了高高的行业壁垒。顺带说一句,美国的规划文本很多时候都是佶屈聱牙,这也同样是规划师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专业手段。
说白了,专业性就是排他性,哪怕是上海市拍车牌的黄牛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只是城市规划作为一个行业而言,其排他性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也给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因为城市规划本身的行业壁垒,从实质上导致了城市规划与主流学科发展的脱节。普通的规划从业人员不需要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了什么就可以完成他的工作。
3、关于正当性:
看你怎么定义“正当”了,规划师用智力输出(也有大量的体力输出)向甲方,也就是政府收取咨询费作为酬劳,应该算是挺正当的吧。
但从城市规划提供的工作内容对于城市发展是否合理与正当,就有可能有不少问题了。比如你说的产业规划,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是在对于不同项目里形形色色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行情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就靠突击了解)的情况下,“很好的”完成了产业规划。又或者根据过去几年的人口统计计算出今后10-20年的地区人口规模。假设所有的甲方都充分尊重规划,并且配合专业的城市规划工作,我们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规划成果一定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么?如果真是这样,34亿人口的故事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有一个逻辑来解释还不错,那就是城市规划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发展路径下,减少不确定性。假设我们行业增加了极多的科学性之后,大量的科学分析,也都是为最后的目标指标的敲定、发展模式的选择推一把力。
说了这些,我并不排除一个好的规划可以帮助城市腾飞,不过在我们的印象中,好的case是不是总是远远少于坏的case呢?可我们大量的城市中几乎每一寸土地的开发都需要规划先行。
总的来说,我认为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可以增加科学性的。通过数据研究与分析,起码我们可以增进对于城市的认知,今后也有希望通过AI来实现一些突破,这也是为什么我回国后更多的转向了“非主流”的 big data 的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不喜欢论资排辈。甚至最近决定离开原来的岗位,和几位MIT、GSD的朋友一起创业搞城市数据研究的小公司,也是出于这一点。
作者留言:我们是一个来自MIT和Harvard的小团队,热爱生活关注科技。欢迎对城市大数据分析,影像人工智能研究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们联系。
作者邮箱:liuliu@citorytech.com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规划日报 】
虽然有时候我们没有发布“规划日报”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停止了收集
每日都可以回复“日报”,查看规划日报推荐
【 城市数据研习社 】
更多内容,尽在国匠城APP
公众号回复“app”查看下载方式
合作联系:微信 wwwcaup,邮箱 admin@caup.net